苏州市香山帮营造协会
匠心永续,文脉传承 | 《香山帮口述史》采录工程稳步推进
发布时间:2025-05-09 来源:苏州市香山帮 浏览量:8次

在粉墙黛瓦的苏州园林里,一砖一瓦皆凝结着香山帮匠人千年的智慧。近日,《香山帮口述史》采录工程传来喜讯——首批7位代表性传承人的口述采录工作已圆满完成,为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留下了珍贵的“活态档案”。



以口述为笔 镌刻匠艺春秋

已经完成采录的七位传承人,都是香山帮技艺的“活字典”:


杨根兴(省级传承人):16岁执艺,泥水作泰斗,南京夫子庙、秦淮河等工程皆有其匠心印记;

01.jpg


朱兴男(省级传承人):古建修复圣手,以“古建筑医生”之名守护文脉;

02.jpg


方明(区级传承人):最年轻的堆塑搨花技艺传人,让传统技艺焕发青春;

03.jpg


王永祥(区级传承人):大木作世家的“专利匠人”,寒山寺、西园寺的飞檐斗拱见证其创新;

04.jpg


杭雪男(区级传承人):木工世家传人,上海豫园、大足石刻木牌楼皆有其斧凿之韵;

05.jpg


唐建芳(区级传承人):灵岩山寺、南浔小莲庄的泥作巧手,家族技艺的当代代言;

06.jpg


朱留兴(区级传承人):木作基本功“教科书”,从大庆龙凤公园到沈阳汗王宫,足迹遍布南北。

07.jpg


目前,杭雪男大师的采访视频初稿已进入修改阶段,其余传承人影像资料正紧锣密鼓剪辑中。这些鲜活的匠人记忆,既是技艺的“抢救性留存”,更是面向未来的文化火种。



跨越困境 守护千年匠心

面对拍摄场地受限、匠人方言晦涩、传统工具难觅等难题,苏州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的师生以“匠人精神”反哺采录工作:一句吴侬软语的反复求证,一件古老工具的辗转复原,一场访谈的数十次调度……他们用专业与执着,将39位传承人的采录计划逐步变为现实。

“口述史不仅是技艺的还原,更是东方营造智慧的传递。”苏州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莫军华强调,“匠人的生命故事里,藏着‘以匠治匠’的文化密码,这是西方建筑体系无法复制的精神基因。”

640.jpg



共筑文脉桥梁
让传统“活”在未来

在香山帮传承人平均年龄逾60岁的今天,这项工程更显紧迫。许多独门绝技濒临失传,而口述史料将成为建筑院校的“活态教材”,让青年学子触摸到课本之外的温度与厚度。

国家级非遗保护责任单位苏州香山工坊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全程护航,与高校携手搭建这座“匠艺之桥”。正如华亦雄教授所言:“我们连接的不是过去与现在,而是文明永恒的生命力。”

当推土机轰鸣的时代遇见千年匠艺,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为传统文化找到安身立命的当代答案。香山帮的故事,未完待续——下一段传奇,或许将由读到这篇推文的你共同书写。